新闻中心News
浙江机器人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盛大召开
时间:2017-04-15 10:42:33 点击:
 

唐朝白居易曾写道“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2014年12月6日,就在这风光旖旎的杭州西溪湿地畔,2014中国(杭州)机器人与智慧产业西湖论坛暨浙江机器人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隆重召开。国内外机器人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共聚此地,西湖论道,谋划未来。

国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蔡鹤皋院士、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 王田苗教授,中国国家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丁汉院士,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刘进长研究员,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曲道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谭建荣教授,浙江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导朱世强教授、杭州自动化技术研究院院长徐赤教授,德国汉堡大学计算机学院TAMS研究所所长 张建伟教授,瑞典皇家理工学院Dr.Gurvinder S Virk教授,浙江省机器人产业技术联盟 王国耀秘书长,浙江省经信委 凌云副主任(排名不分先后)悉数到场,共同庆贺浙江机器人产业技术联盟的成立,同时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国内外“机器人换人”的现状、需求和所面临的挑战。

早于2013年,在招工难、用工贵的倒逼下,浙江率先实施机器换人工程,计划在未来5年,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人换人项目,实现5000亿元机器人换人投资,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浙江采用“机器换人”后,劳动生产率将大大提高。按照浙江省政府估算,在三年内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完成“机器换人”后,浙江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将由目前的10万元/人▪年上升至14万元/人▪年。

目前,国内“机器人换人”的需求非常巨大。刘进长研究员就指出,首先,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机器人的需求巨大,机器人在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将具有支撑的作用。其次,社会发展对机器人需求巨大。但是在“机器人换人”的过程中,我们仍然会遇到许多挑战,曲道奎教授就指出了三点,首先是技术制约,从目前的机器人技术发展水平来看, 很大一类要求精密、灵巧的工作,传统机器人做不了;其次是成本制约,许多从事低端产业的企业换不起机器人。最后是人才制约,国内缺乏机器人相关的专业人才。

朱进强教授表示,要顺利实现“机器人换人”,首先应鼓励企业走联盟的道路,其次从细致的调研入手,从系统的理念指导“机器人换人”,第三,研发一批针对不同行业基础装备和基础技术,第四企业应该精心做好一些示范工程,第五,政府的政策要集中应用在基础性的支撑点上,第六,创新商业模式 可以通过设备租赁 或者从应用商向设备商转变,包括设备或系统商与大型客户的共同体也是不错的选择。

谭建荣教授表示“机器人换人”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机器人换人”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机器人换人”日后的趋势是信息化、数字化、精益化,“机器人换人”也是区域经济走向全球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同时,谭教授还指出,经济低迷将长期存在,中国的“机器人换人”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勿大忽笼、一窝蜂。

王田苗教授则指出“机器换人”不仅仅要在工业方面实施,服务机器人也应该“换人”。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对于服务、医疗、家用、娱乐机器人的需求量都非常巨大,前景非常好。

今后机器人的发展将越来越灵巧、越来越智能,人机交互的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政府、金融、市场的支持。

上一篇: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将年增两成

下一篇:机械工业整体趋稳向好 今年预计增速7%